2)第453章阿敏失势_明末之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逾越的天然屏障,两个民族互相交往,不仅在血缘上彼此融合,文化上也有许多交流。

  他们的语言几乎相通,相互能听懂,建奴人取蒙古名,也不是什么奇怪事,因为蒙古人毕竟缔造过名闻世界的蒙古帝国,很多蒙古人都以此为荣,只是这时代建奴才刚刚崛起,建奴起蒙古名字的多,蒙古人起建奴人名字的人就少。

  像济尔哈朗的二哥叫阿敏意为气息生命,努尔哈赤的第五子叫德格类意为紧身短上衣,第八子皇太极,又名阿巴海意为尊如兄长(汉语大哥大佬),也都是取的蒙古名。

  在爱新觉罗一族中,济尔哈朗的家世很特殊,他的父亲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的亲弟弟,但舒尔哈齐本人以及济尔哈朗的三位兄长,却先后为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所害。

  两个家庭,本为骨肉至亲,却形成父一辈子一辈的积怨,济尔哈朗十二岁时被努尔哈赤收养,对于他来说,努尔哈赤既是伯父兼养父,又是加害父亲的仇人,面对两个家庭间的情与仇,济尔哈朗如何做出自己的选择,将决定了他的命运。

  父亲被囚时,济尔哈朗只有十二岁,实际是在伯父家长大的,他不仅对伯父的养育感恩戴德,与诸位堂兄堂弟也亲如手足。

  另外,阿敏性情暴躁,为人专横,济尔哈朗却生性宽厚,处世谨慎。由于秉性不合,济尔哈朗与阿敏的关系日益疏远。

  阿敏获罪后,其名下的镶蓝旗转归济尔哈朗所有,济尔哈朗由此成为地位最高的八大和硕贝勒之一。他还继承了阿敏的庞大家产和人口。阿敏的获罪,对济尔哈朗不仅没有伤害,反而成为最大的受益人。

  所以济尔哈朗率领诸弟和子侄辈一同向皇太极,发誓:“我父、兄行为有罪,自遭报应。如果我们认为有罪的父、兄做得对而产生异心,一定不得好死!”

  这确实不是他希图自保的无奈之举,而是发自肺腑的誓言,印证了他一贯的态度。

  但是此去海州,他还不知道阿敏的态度如何,现在阿敏在镶蓝旗之内已经是离心离德,几位甲喇都不支持他,但是他依旧还是旗主,而且还手中掌着十几个牛录的兵马,如果他一旦不满,要造反的话,这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所以济尔哈朗他一路南下,是显得有些忐忑不安的。

  多尔衮还以为他这一位叔父是担心前方的战事,他就说道:“叔父你尽可以放心,我等建州大军一到,自然可以把这些蛮子扫平。”

  济尔哈朗他微微一笑,他自己也都没有必要跟多尔衮这样的后辈说家族中的恩怨情仇,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听到,还会挑拨大家之间的关系,所以他只是微微一笑,没有说别的事情。

  他们两支大军是最先抵达海州的建奴大军,他们从盛京出发,迅速的抵达了这里。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