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48章长治之计_明末之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

  这就让他们培养出一些,眼高手低的官员,嘴上说的时候是天下无敌,身体力行去做的时候,就有心无力,刘远桥就不想,自己国家的高官,也是这种人。

  所以刘远桥就做了规定,那便是要担任部堂级的高官,首先必须有管理地方的经验,学的就是以前宋朝的做法,欲制置天下,必先制置地方。

  只有管理过地方,知道民间疾苦,知道天下百姓的需求,这才有能力应付繁重的工作。

  华夏军现在,才刚刚的崛起,百废待兴,所有的事情,都在等刘远桥,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别人纷纷的对他进行了规劝,其实也是在树立规矩,树立榜样,刘远桥的天下,虽然是脱胎于大明,但是他却不会凡事学大明。

  大明的皇帝,就有一点点的改变都很难,因为他们有祖宗家法在约束着他们,任何与祖宗家法有冲突的事情,都是大逆不道,固步自封,不进则退。

  但是华夏则不同了,他就是太祖,就是祖宗,是制定家法的人。

  刘远桥在决定家法的时候,还是一如既往的实行实用主义,只要能有利于他们的统治,有利于他们千秋万代的,他就在采用,对国家不利的,他就不会采用。

  比如说像是大明的用人之道,刘远桥就非常的看不起,他可不想他的国家重臣,全部都是通过科举出来,全部都是清流的词臣,除了玩活,就没有一点动手能力。

  刘远桥在南京的时候,他还没有这么的想法,他还是有点萧规曹随,想学点大明的办法,那便是开科取士,广招天下英雄豪杰,要纶选出足够多的人才,就不怕无人可用。

  他们华夏军现在百废待兴,也都急需大量的人才来充实他的政府部门,作为他们集团的中坚力量。

  刘远桥对于此事是非常热心的,一直亲自的过问,亲自的监管,但是他的儿子刘布,对此兴趣不大,反而组织什么科举取仕,还有工科考试,他是从武举和工科考试之中,获取了不少的人才。

  工部尚书黄东,能够成功的出场工部,这与刘布的大力推举有关。

  工部尚书也是六部尚书之一,竞争非常的激烈,许多后台很强硬,出身很好的大佬,都盯着,谁知道刘布就是力排众议,让不知何处出身的黄东担任这一职务。

  刘布说的很清楚,作为工部尚书,就必须是工匠出身,就必须了解所有的工程环节,而不是只会吟诗作词,夸夸其谈。

  刘布的意思很明显,这就是专业的事情,必须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在刘远桥任命的六部尚书之中,黄东是最不被看好,但是他做出来的成绩,却丝毫没有比其他的各部尚书逊色。

  他在整合全国的资源,大举的合并各大作坊,建立了大量的兵工厂,为华华夏提供大量装备。

  现在刘远桥是迟早将会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