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7章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开幕_重启2007,从学霸到学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西装革履地走上临时打造的发言台,开始读台本。

  “科技点亮青春,钻研成就梦想。本届‘挑战杯’燕大校赛在学校团团与各部门、学院的协同努力下,不断发扬燕大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投身创新创造,为推动燕大学子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莅临参与此次校赛决赛的嘉宾和领导有燕京市科技部门以及市科协的领导、燕京大学副校长陈利,还有担任本次评审委员会会长的校学术委员会会长彭长云教授......”

  “下面有请陈校长为我们做开场致辞。”

  随着掌声响起,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子走上了台,开始发言。

  “本届‘挑战杯’竞赛自从去年9月启动以来,经过各学院的组织动员,以及学院院赛的筛选之后,共收到24个学院推荐的406件参赛作品。”

  “又经过评审委员会里,来自不同学科的三十几位专家教授,严格的文本盲审,最终一共有152件优秀作品成功突破重围,进入了最后的终审决赛。”

  “其中信息技术与数理类学术论文共28件,能源化工与生命科学类学术论文共18件,机械与控制类学术论文21件以及哲学社会科学类的调查报告或学术论文共计32件。”

  听到他讲到这里,陆时羡有些好奇:“学姐,居然还有院赛?我们好像没参加啊!”

  曲溪轻笑道:“很简单啊,因为报名的时候,申报人的名字我写的是你,因此我们的论文默认为是元培学院的作品。”

  这下,不用解释陆时羡也明白了。

  元培学院才刚刚成立,估计是只要有报名的作品就能进校赛。

  只是能不能进终审决赛,就要看作品的质量能不能通过文本盲选了。

  听到最后的时候,陆时羡又不由得感慨道:“羡慕哲学社会科学类可以写调研报告,这数量差不多是咱们这个类别的两倍了。”

  “不过28+18+21+32这加起来也才99件啊,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刚刚他说的是152件吧。”

  曲溪并没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示意他继续听下去。

  果然,陈利很快就说到了这个问题。

  “刚刚我说到的99件已经被评为优秀作品,被印在展台上,待终审结束之后,大家对作品有感兴趣的,可以去展台观看。过去几年就有许多作品得到了专利转化机会,或者被投上了顶级期刊。”

  “其余59件作品将不会进入决赛答辩环节,而是在颁奖环节直接拟授校级三等奖。”

  等他介绍完,接下来的流程便是固定的评审委员会会长彭长云教授宣读竞赛规则。

  不得不说,燕大学术委员会会长当评委,这应该没人敢作假吧?不然就是太岁头上动土了。

  接下来,轮到优秀个人或者集体作品学生代表上台宣誓。

  此时,所有开幕流程都已经结束。

  “我宣布第5届挑战杯燕京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正式开始。”主持人充满激情的声音响彻整个理科教学楼。

  虽然其中59件作品并不参与参与决赛,可依然还有99件作品需要终审。

  果然如同陆时羡想的一样,最后按照类别分成了信息技术与数理类、能源化工与生命科学类、机械与控制类学术以及哲学社会科学类四类。

  这四类作品将分别在四个不同的会议室进行展示和答辩。

  而开始前的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抽签。

  这个过程将直接决定答辩顺序。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