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05章 前往伯克利_重启2007,从学霸到学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问题对他而言简直是最容易回答不过了。

  “那当然是你了。”

  这个爽快的答案显然不是程箐箐想听见的,没能看见他脸上窘迫的表情,让她感觉到很没意思。

  就在这时,梅肯适时插入到两人的聊天中,对陆时羡抱怨道。

  “几个月前,我在假期准备邀请你一起去看戴维斯对阵伯克利的帆船比赛,可惜你当时回国了,没能亲眼观看到那场比赛,真是太遗憾了。”

  “恰好这个周末,又有一场室外足球邀请赛,陆,你有时间吗?”

  听到这句话的陆时羡简直如闻仙乐,让他几乎没有思考的余地。

  “有有有,那必须有啊!”

  “走走走,咱们出去一边吃早餐一边说。”

  陆时羡揽上梅肯的肩膀,和他迅速离开了一楼的大门。

  他对看什么足球比赛自然没有兴趣,但对于摆脱程箐箐的灵魂质问有着极大的需求。

  不过现在处于空窗期的他,偶尔出来耍耍倒也无所谓。

  毕竟梅肯和兰伯特不同,他爱好的是真的体育运动。

  来到米国也有几个月了,一直都处在高强度的学习以及参与实验中,似乎还没有过娱乐活动。

  既然都答应了,出去放松也好。

  一起在附近的一家餐厅用过早餐,两人约好在周六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观赛。

  伯克利分校和戴维斯分校一样,同样是加州大学系统内的十所大学之一。

  但前者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远比戴维斯要高。

  它曾一度是世界学术研究的中心之一,在数学、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上,具有重要发言权。

  与之相关的名人,华国人耳熟能详的有华裔数学陈大师,他是二十世纪微分几何学的奠基人,陈大师自1960年起就一直在伯克利数学系任教,在这里甚至还有一座“省身楼”。

  与此同时,华裔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邱大师同样在此获得过博士学位。

  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与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都曾在这里担任物理系教授,前者在此成立了理论物理学中心,后来发展成为伯克利理论物理学中心。

  后来在这里迎来了华裔女性物理学家,吴大师。

  许多人都知道她是原子弹之母,是唯一参与米国曼哈顿计划的女性物理学家,但很少人知道她曾在1940年在这里取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

  至于工程学,伯克利的地位甚至能够和麻省理工相提并论,“世界预应力之父”华裔结构工程学家林大师也毕业于伯克利,他曾在里担任工程学教授。

  “世界非线性电路理论之父”、“世界细胞式类神经网络之父”华裔工程学家蔡大师,曾在这里担任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教授。

  所以细说起来,这所高校还真与华裔结下了许多不解之缘。

  这也导致陆时羡对这所高校的兴趣很高,尽管它并不以生物学研究而出名。

  根据地图显示,从戴维斯到伯克利一共六十几英里。

  折算成公里数,刚好有100公里。

  “梅肯,这是直线距离,我们现在过去大概需要多久?”陆时羡坐在公交车的后排向他询问道。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