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1章 真相只有一个_重启2007,从学霸到学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疑已经为探究禾本科物种起源和分化以及遗传育种改良的提速提供了有效基础。”

  这一刻无关输赢和斗争,只是最纯粹的学术交流。

  “谢谢大家!”陆时羡全盘接受,这是属于他的胜利时刻,无愧于过去他一直坚守的艰苦岁月。

  但他仍保持心怀若谷:“但同时,我也要特别感谢我的团队成员梅林、瑟琳、鲍勃,他们的努力和付出是我背后最坚实的力量来源。”

  掌声仍在继续,忽然不知何处有人提议:“现在你是新物种的发现者,有资格为它命名。”

  于是,顿时会议室里起哄声无数。

  本来陆时羡还想说,这件事还没有成文,经过正式的同行审核和公开见刊。

  没必要提前开香槟,不然有可能就是血的教训。

  但很快,竟然就连实验室大boss也开口了。

  既然如此,陆时羡也不过于自谦,思考了一小会之后说道:“不如就叫做欧洲芦芒?”

  这个名字毫无疑问被所有人通过了。

  当然,这和陆时羡是不是起名废没有一点关系。

  而是在新物种的命名上,要想被认定有效,被注册在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n)上,就必须遵循国际上通用的一套标准与规则。

  陆时羡巧妙的结合地名命名法和林奈双命名法,用两套不一样的命名规则给出了自己人生出第一个新物种的命名。

  今天,在给所有人留下深刻印象后,这次的组会被宣布结束。

  但整个项目组的工作仍在继续中。

  正如菲斯所说的那样,他这次提出的许多成果需要进一步进行细节补充。

  要想真正落到纸面上,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

  但不一样的是,过去他的团队只有大猫小猫三两只。

  而现在有接近于过去十倍数量的科学研究工作者为他们服务。

  在陆时羡前期扎实的基础整个项目组的通力合作以及来自耶鲁大学世界顶尖学府地位的底气下。

  短短的一个半月后,《science》最新一期杂志封面上刊登了今年比较基因组学领域乃至植物遗传领域最为轰动的成果。

  封面上,一朵美丽荻花和三代测序仪交相辉映着,仿佛象征着自然与科技的结合。

  旁边以放大的字体镌刻着论文的名字,《基于第三代测序技术高质量基因重组法的禾本科新物种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论文的通讯地址为耶鲁大学,通讯作者为瑞迪克·曼伦。

  而陆时羡则带着他的三位小伙伴占据了第一作者名字的前排。

  不过,与平常登上顶刊《science》的论文不太相同的是,这篇论文全文有一半的篇幅都在介绍一种名为第三代测序技术高质量基因重组法的研究工具。

  剩下的篇幅才是属于欧洲芦芒的风采,占据了后面整整近十页的版面,但即便这样,也已经是排面拉满了。

  没办法,这也是经过实验室一众大佬后续的严密讨论后得出的决策。

  如果硬要和陆时羡之前一样的操作,将一个系列的成果分成三次发到期刊上面,其实这次也是可以操作的。

  但后来得到的结论是,两个部分的内容之间互相相辅相成,缺少任何一部分都觉得好像少了点意思。

  倒不如毕其功于一役,要搞就搞轰动一点,大小王一起出直接来王炸。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