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二九章 遗言_六零时光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同父母,不得有违。

  沈氏之子女是周氏宗祠唯一认定周家二房之传人,如沈氏无出,二海不得纳妾,过继兄长之子继承香火。如沈氏早逝,二海不得再娶,全力养育沈氏之子女,传其家产,不得有任何怠慢。

  此乃父母遗命,二海务必遵从。否则父母在天之灵将不得安宁,必降下霹雷大火惩罚于你!”

  周阅海是老来子,生他的时候周家二老都已经年过四十,为了预防沈荷花长大嫁过来他们都已经去世,才写了这两封信以防万一。

  为了让周阅海长大以后能信服,这两封一样内容的信被装进空心镀银镯子里,沈家一封,周家一封,到时候两封同时拿出来,让周二海不得不信。

  现在一只镯子戴在沈氏手上,另一只不知道流落到了哪里。

  这是当年他们还小,周老头和周老太太一心让沈荷花嫁进来时写得。

  后来两个孩子都长大,沈老头病危,两人一商量,觉得周二海只是一个小木匠,并没有什么出息,如果沈荷花能遇到更好的人家,就不要嫁过来受罪。

  所以才写了第二封信。

  这封信是让周阅海以后照顾沈荷花的,并没有提定亲娶她的事,却提了沈荷花和周阅海当年互换身份,沈荷花才是周家真正的孩子。

  说起为什么要用女儿换别人家的儿子,还得从周大海说起。

  当年周大海并不是一开始就在沛州做矿工,而是在上千里以外的甘州。

  那年甘州大雨,发生大规模的泥石流,矿井被埋,整个矿区都遭到重大破坏,矿工和家属死伤无数,周家接到消息,周大海一家都死在了这场灾难里。

  周老头赶到甘州,矿区已经被封锁,周大海一家没上死难名单,却上了失踪名单。

  这只是矿上不肯拿死亡赔偿金的一种手段,就是死了的另一种说法而已。

  眼看就要五十岁了,独子丧命,周家两老痛不欲生,周老太太肚子里的孩子就成了他们唯一的指望。

  可找了很多人来看,都说周老太太肚子里的是个闺女。

  闺女怎么继承香火养老?眼看就要生了,两人一筹莫展之际,有人找到了他们,跟他们提出,愿意用刚生几天的儿子换他们家的闺女。

  这个从中说和的人就前洼沈氏的姑姑。

  沈氏的姑姑嫁到离柳树沟很远的村子,她说沈氏在她家干活,没想到早产,把孩子生到了地里。

  沈老蔫是出了名的能打老婆,而且家里已经有了四个壮实的大小子,沈老蔫一直想要个闺女,这次沈氏又生了个儿子,沈老蔫做工回来,肯定会把她往死里打。

  正好周家缺儿子,沈家想要闺女,那就换了吧!都死死地瞒住,就当亲生的养,以后一样亲!

  周家二老商量了一夜,第二天就去找了族长,想私下过继一个孩子养老送终。

  周家情况特殊,两人眼看老了儿孙都惨死,作为组族长的二叔公经不住他们下跪苦求,点头答应了换孩子的事,并答应帮他们隐瞒族里其他人。

  两天以后,周老太太发作,谁都没惊动,偷偷叫了二叔婆过去,半天以后,族里的妇女们才知道周老太太生了个儿子。

  而沈氏也从姑姑家回来了,怀里抱着新生的女儿。

  周家本打算跟沈家定了娃娃亲,以后把女儿娶进门,也能一样养在身边。

  可又怕女儿有更好的归宿,让她嫁给周二海吃苦受罪,就做了两手准备。

  如果女儿愿意嫁进来,就拿出以前写的信,以后在周家说一不二。如果她不愿意嫁给周二海,就拿出第二封信。

  第二封信除了揭开两人身世,还强调周家二老亏欠、惦记沈荷花一辈子,用对周二海的养育之恩胁迫他以后一生都要尽力照顾沈荷花。

  如果她生活困顿,要每月“钱粮供养”,只要她有需要,周二海要“尽力相助,不得有违”。

  甚至还提出,周二海受沈家养育,以后家产要分给沈荷花或者她的子女一半。(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