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三章 三件事_如弈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传出一大堆关于蔡家父子的丑事。

  蔡坤才子之名是其父蔡徐依靠职务之便得来,那些诗篇也是蔡徐花了大价钱买来,沧州才子之首,徒有虚名罢了。除了此事,沧州还传出了许多蔡徐糜烂生活的消息,什么金屋藏娇,什么霸占民女等等,也不知道是空穴来风,还是确有其事。但不得不说,蔡家的事瞬间成了沧州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所谓墙倒众人推,应该便是这个样子了吧。

  总而言之,皇帝给蔡家最后的审判,是在昊国科考前两日进行,不知为何,本是安排在秋后问斩,仅仅一夜,便提早了这么多日。许是为了让天下的读书人引以为戒吧。

  这其二,则是不日后昊国科考的事情。

  前文提过,成化年的科考不同于前几朝,如今的昊国陛下在登基之初便改革了科考制度,将每年的春闱、秋闱取消,改为一年一考,这一考,便是在每年的七月初。

  也是太后寿宴的影响,这次的科考往后推了几日,但也将在不日后,进行。

  大考分三种,第一种是童生、秀才一类的考试,一般由各洲道的节度使负责安排;第二种则是各洲道于科考前一月的时候进行一次校考,每洲道前二十名方可来京师参加最终的考试;这第三种,便是每年七月初旬时候的科考,这也是全昊国最重要的考试,前来参加考试的,都是昊国各洲道有名气、有成绩的才子。

  当然,各洲道的校考或许会存在舞弊现象,因此,除了校考之外,没有通过校考的才子也可来京师,参加补考。

  补考全年都有,七月前,通过的人参加七月初的科考,七月后,便是下一年的考试了。补考也有别的限制,此事后文再提。

  言归正传,对于此次科考,皇帝的意思是如期进行,但增设了一名主考官,由原来的四人,变成五人。其第五人,便是京兆尹府新进的这位司仓参军,李箫。

  得到指令的礼部官员也是一脸懵圈,一般负责科考的官员都是朝廷上有名望的大臣担任,虽说李箫有六首名作在身,可他毕竟没有功名在身,年纪也不过十六七,就这么参与负责科考,怕是会遭人说闲话。

  有些年轻气盛的官员想要上奏,请求昊帝三思,但那些上了年纪、在官场上混了数年的官员忙是拦住前者。从殿前授职、到收留李箫留宫休息,再到今日的科考考官增员,无一不透着一条信息。皇帝有意栽培咱们的这位小诗仙,李箫。

  而且司仓参军,也是有负责文官勋考的职责。虽然与科考之事没什么大的关系,但勉强蹭上了点。也是由于京兆尹府被众人忽视多年,竟一时间没想起司仓参军的这个职责,看来皇帝昨夜的赏赐不是随意而为。估摸着昊帝是想借着此次科考,给小诗仙增加政绩,也好将来能授予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